導語:秦、隋兩朝,皆二世而亡,談起原因,人們都歸納於帝王奢侈、實行暴政,但原因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秦在列國混戰五百多年以後,第一次在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雖二世而亡,卻有大漢之四夷賓服;隋在華夏分裂三百多年後,又一次統一中國,同樣二世而亡,之後卻有大唐之萬國來朝。這兩個朝代,境遇和影響如此相似,不由得讓人想要探索其滅亡背後的深刻原因,今天我就談談隋朝滅亡的真正原因。關隴集團的代言人人們現在在讀歷史的時候,總是會有一種錯覺,老是以為皇權是不受約束的,皇帝是可以任性而為的;事實上,君主的權利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某些勢力的約束,"王與馬,共天下"這句話並不是說著玩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帝王們是真的會受到士族門閥們的約束的,題目中的關隴集團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的一大代表。
在南北朝後期,中國北方分裂為北周與北齊兩個政權,進而形成了南北三國對峙局面。三國中的北周雖佔據關中肥沃之地,但實力不如北齊,為了抵抗北齊的進攻,北周對軍隊體系進行改革,形成八柱國制,利用氏族血緣關係來組織府兵,加強將領與士兵的關係,以提高軍隊戰鬥力,並在最終形成了利益一體的關隴集團。而這一集團也表現出了極大地戰鬥力,不但抵擋住了北齊的進攻,甚至在最後成功地吞併了北齊。北周吞併北齊
關隴集團雖然體現出極大地凝聚力與戰鬥力,但做大的士族必然會成為帝國的不穩定分子,併產生極大地反噬。事實上,無論是篡周的楊堅還是起兵反隋的李淵,其身後都有著關隴集團的背景。楊堅雖然通過不光明的手段獲取了帝位,但他同之前北周的皇帝們一樣,都只不過是關隴集團的代言人而已,他依靠關隴集團奪取皇位的行為甚至暗示著他所建立的帝國將面臨著亡於同一勢力之手的結局。關東士族的新歡出身於關隴集團的楊堅不會不明白,他所建立隋朝並不是楊氏一家的獨產,而是關隴集團的共同財產,甚至由於楊堅獲取皇位的手段並不正當,關隴集團中其他實力較強的派別並非真正擁護楊氏的統治,只不過是迫於形勢被迫效忠罷了。這些勢力在天下太平時不過是心懷不滿的下屬,但是一旦天下大亂,他們就會成為刺入帝國心窩的利刃。
為了加強皇權,從而保留自己的政治遺產,楊堅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廢除九品中正制企圖打破士族對官職的壟斷局面,他對土地和戶口進行清查企圖削弱地方士族的實力;但事實上這些措施在短期內不但不會削弱士族的力量,反而會激化他們與皇權之間的矛盾。更為重要的是,如果利益受到侵犯的關隴集團背叛了楊堅,楊家的統治將搖搖欲墜、一觸即潰。
繼位的隋煬帝進一步採取了相關措施,一方面,為了制約關隴集團,他加強了對關東士族的拉攏程度,無論是東遊江都還是營建洛陽,都是為了將關東士族的勢力拉入朝堂,從而制約關隴集團;另一方面,他實行科舉,以求削弱士族勢力,加強中央集權。隋煬帝下江南
不過楊廣顯然操之過急了,政治的精髓在於拉一派打一派,但他卻把兩派人都得罪了,對於關隴集團而言,在自家的朝堂上出現了一幫外地人也就算了,家裡的產業也要受到打壓;而關東士族雖然得到了暢通的仕途通道,卻面臨著對經濟勢力的壓制。既然兩撥人都不喜歡隋煬帝,那他就只好去死了。帝國的邊疆危機 事實上,僅僅是帝國內部的危機,似乎還可以壓制,但隋煬帝同時還面臨著邊疆的巨大危機。在帝國的北面,突厥雖然已經分裂為東西兩部,但西突厥仍然頻繁騷擾邊界,消耗了帝國大量的金錢與精力;而在東北部,一個龐然大物——高句麗已經崛起,如果不對其進行及時壓制,一旦它吞併新羅和百濟,就將成為帝國東北邊境的噩夢。
面臨著邊疆的重重危機,楊廣不得不謹慎面對,他雖然成功使東部突厥臣服,但隨之而來的西突厥始畢可汗轉眼便率軍將其圍困在雁門關,使他顏面盡失。此外,對高句麗的征討行為極大地消耗了國力,卻因為路遠苦寒而屢屢失敗。連年的對外戰爭對國家的生產力造成極大破壞,無數青壯勞力死在了征討高句麗的路上,農村土地荒蕪,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農民起義頻頻發生。三征高句麗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隋煬帝仍然不抑制自己的慾望與虛榮心,大運河等大型工程徵發了大量徭役,宮廷的奢侈浪費極大地加重了農民的負擔。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已經落下,帝國覆滅之勢不可阻擋。隋煬帝驕奢淫逸舊王朝的覆滅,新王朝的興起可以說,隋的命運與秦相似,統一中國後,在新的時代里,卻面臨著舊勢力的垂死反撲,雖然採取了種種措施,但在重重壓力下,只有和舊勢力同歸與盡,才能完成帝國的重生。隋雖然死了,但他卻在唐王朝的身上重生。
打開新時代的鑰匙就是隋的種種措施中不起眼的科舉,科舉雖然從制度上杜絕了士族壟斷仕途的可能性,但卻由於知識仍然被士族壟斷而難以達成理想的效果。但隋末的農民大起義造成了對士族的又一次重創,而唐王朝也因為科舉率先由隋推行而減少了制度推行的阻力,隨著庶族地主的崛起,科舉必將橫行於天下,中國也將重獲新生。大唐崛起
隋雖亡於士族之手,亡於舊勢力之反撲,但其歷史功績卻將為世人所銘記。
強盛的隋王朝,真的是因為楊廣而滅亡的嗎?
導語:秦、隋兩朝,皆二世而亡,談起原因,人們都歸納於帝王奢侈、實行暴政,但原因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秦在列國混戰五百多年以後,第一次在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雖二世而亡,卻有大漢之四夷賓服;隋在華夏分裂三百多年後,又一次統一中國,同樣二世而亡,之後卻有大唐之萬國來朝。這兩個朝代,境遇和影響如此相似,不由得讓人想要探索其滅亡背後的深刻原因,今天我就談談隋朝滅亡的真正原因。
關隴集團的代言人
人們現在在讀歷史的時候,總是會有一種錯覺,老是以為皇權是不受約束的,皇帝是可以任性而為的;事實上,君主的權利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某些勢力的約束,"王與馬,共天下"這句話並不是說著玩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帝王們是真的會受到士族門閥們的約束的,題目中的關隴集團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的一大代表。
在南北朝後期,中國北方分裂為北周與北齊兩個政權,進而形成了南北三國對峙局面。三國中的北周雖佔據關中肥沃之地,但實力不如北齊,為了抵抗北齊的進攻,北周對軍隊體系進行改革,形成八柱國制,利用氏族血緣關係來組織府兵,加強將領與士兵的關係,以提高軍隊戰鬥力,並在最終形成了利益一體的關隴集團。而這一集團也表現出了極大地戰鬥力,不但抵擋住了北齊的進攻,甚至在最後成功地吞併了北齊。
北周吞併北齊
關隴集團雖然體現出極大地凝聚力與戰鬥力,但做大的士族必然會成為帝國的不穩定分子,併產生極大地反噬。事實上,無論是篡周的楊堅還是起兵反隋的李淵,其身後都有著關隴集團的背景。楊堅雖然通過不光明的手段獲取了帝位,但他同之前北周的皇帝們一樣,都只不過是關隴集團的代言人而已,他依靠關隴集團奪取皇位的行為甚至暗示著他所建立的帝國將面臨著亡於同一勢力之手的結局。
關東士族的新歡
出身於關隴集團的楊堅不會不明白,他所建立隋朝並不是楊氏一家的獨產,而是關隴集團的共同財產,甚至由於楊堅獲取皇位的手段並不正當,關隴集團中其他實力較強的派別並非真正擁護楊氏的統治,只不過是迫於形勢被迫效忠罷了。這些勢力在天下太平時不過是心懷不滿的下屬,但是一旦天下大亂,他們就會成為刺入帝國心窩的利刃。
為了加強皇權,從而保留自己的政治遺產,楊堅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廢除九品中正制企圖打破士族對官職的壟斷局面,他對土地和戶口進行清查企圖削弱地方士族的實力;但事實上這些措施在短期內不但不會削弱士族的力量,反而會激化他們與皇權之間的矛盾。更為重要的是,如果利益受到侵犯的關隴集團背叛了楊堅,楊家的統治將搖搖欲墜、一觸即潰。
繼位的隋煬帝進一步採取了相關措施,一方面,為了制約關隴集團,他加強了對關東士族的拉攏程度,無論是東遊江都還是營建洛陽,都是為了將關東士族的勢力拉入朝堂,從而制約關隴集團;另一方面,他實行科舉,以求削弱士族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隋煬帝下江南
不過楊廣顯然操之過急了,政治的精髓在於拉一派打一派,但他卻把兩派人都得罪了,對於關隴集團而言,在自家的朝堂上出現了一幫外地人也就算了,家裡的產業也要受到打壓;而關東士族雖然得到了暢通的仕途通道,卻面臨著對經濟勢力的壓制。既然兩撥人都不喜歡隋煬帝,那他就只好去死了。
帝國的邊疆危機
事實上,僅僅是帝國內部的危機,似乎還可以壓制,但隋煬帝同時還面臨著邊疆的巨大危機。在帝國的北面,突厥雖然已經分裂為東西兩部,但西突厥仍然頻繁騷擾邊界,消耗了帝國大量的金錢與精力;而在東北部,一個龐然大物——高句麗已經崛起,如果不對其進行及時壓制,一旦它吞併新羅和百濟,就將成為帝國東北邊境的噩夢。
面臨著邊疆的重重危機,楊廣不得不謹慎面對,他雖然成功使東部突厥臣服,但隨之而來的西突厥始畢可汗轉眼便率軍將其圍困在雁門關,使他顏面盡失。此外,對高句麗的征討行為極大地消耗了國力,卻因為路遠苦寒而屢屢失敗。連年的對外戰爭對國家的生產力造成極大破壞,無數青壯勞力死在了征討高句麗的路上,農村土地荒蕪,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農民起義頻頻發生。
三征高句麗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隋煬帝仍然不抑制自己的慾望與虛榮心,大運河等大型工程徵發了大量徭役,宮廷的奢侈浪費極大地加重了農民的負擔。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已經落下,帝國覆滅之勢不可阻擋。
隋煬帝驕奢淫逸
舊王朝的覆滅,新王朝的興起
可以說,隋的命運與秦相似,統一中國後,在新的時代里,卻面臨著舊勢力的垂死反撲,雖然採取了種種措施,但在重重壓力下,只有和舊勢力同歸與盡,才能完成帝國的重生。隋雖然死了,但他卻在唐王朝的身上重生。
打開新時代的鑰匙就是隋的種種措施中不起眼的科舉,科舉雖然從制度上杜絕了士族壟斷仕途的可能性,但卻由於知識仍然被士族壟斷而難以達成理想的效果。但隋末的農民大起義造成了對士族的又一次重創,而唐王朝也因為科舉率先由隋推行而減少了制度推行的阻力,隨著庶族地主的崛起,科舉必將橫行於天下,中國也將重獲新生。
大唐崛起
隋雖亡於士族之手,亡於舊勢力之反撲,但其歷史功績卻將為世人所銘記。